69年前全線通車的成渝鐵路,如今只留下貨運,和為數(shù)不多的幾班客運。重慶開往內(nèi)江的慢車,每天早上9點58分準點出發(fā),時速70公里,編號5612。值乘司機聶偉開了20年的5612,對老成渝線上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。
線路無法改變,只能通過不斷優(yōu)化操作方式使乘客獲得最大的舒適感,火車一旦開行,聶偉必須全程保持全神貫注。雖然是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司機,他的身后,依然得有一位資歷更老的前輩坐鎮(zhèn)指導,這是坐在車廂里的乘客們想象不到的一種工作狀態(tài)。
一條沿江鋪設的鐵路,逢山開洞,遇水架橋,即便是現(xiàn)在,也讓駕駛?cè)藛T不得放松片刻。那么70多年前,在新中國剛剛成立,百廢待興之際,決策者是擁有怎樣的決心和擔當,才能做出在四川修筑成渝鐵路的重大決策呢?
1949年11月30日,重慶解放,西南軍政委員會在重慶正式成立,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、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。進軍大西南,擺在鄧小平面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。80%的工廠停工,市場物價飛漲,人民生活物資嚴重短缺。四川的鹽、糖兩大工業(yè)處于危機狀態(tài),重慶的私營企業(yè)同國有工業(yè)一樣,亟待找尋出路。
1949年12月31日,在鄧小平主持的西南局常委會上,被擱置了近半個世紀的成渝鐵路工程被重新提上議程。四川地區(qū)行署在向中央遞交的這份報告中,懇切地說到:
“從成都東南行,經(jīng)過簡陽、資陽、資中到內(nèi)江,是全國著名的‘糖都’,這個區(qū)域的甘蔗,就像華北和華東的高粱,直到初冬,還是一片碧綠的青紗帳。但由于無法外運,只得把甘蔗當柴燒?!?/span>
“從內(nèi)江往西南走45公里,是全國著名的自流井鹽區(qū),鹽卻成堆地放在那里無人問津。”
“川西一個發(fā)電廠從重慶用汽車運送400噸機器到成都,竟花費了七八個月時間?!?/span>
“很久以來,四川人民一直渴望在這里修筑一條鐵路,并曾經(jīng)為了筑路出了不少錢,流了不少血。”
很快,中共中央、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了西南軍政委員會關(guān)于請求修建成渝鐵路的報告,提出了“依靠地方,群策群力,就地取材,修好鐵路”的方針。在全國剛解放,經(jīng)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,中共中央書記處批準“先撥2億斤大米作修路經(jīng)費”。
展開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中國鐵路網(wǎng)布局,可以清晰地看到,規(guī)劃中的成渝鐵路猶如一根孤線,偏居西南一隅,線段的兩頭不與任何鐵路網(wǎng)相連,這對于鐵路建設來說,是大忌,因為大量的物料運輸無法進行,成渝鐵路唯一的突破口,只有依賴長江。眾多不確定因素橫亙在面前,所以當修筑成渝鐵路的消息傳來,民眾一邊是歡欣,一邊卻又滿腹疑惑。
鋼軌、枕木、機車車輛,過去都靠從英美進口,現(xiàn)在從哪里來?長江航運無大型船舶,重慶也無大型碼頭,如何起岸?他們哪來的錢糧、器材和工程技術(shù)人員?會不會又是光打雷不下雨?各種聲音此起彼伏。此時的鄧小平卻異常篤定。其實早在進軍西南之前,修筑成渝鐵路的藍圖就已經(jīng)在他心里勾勒成型,而信心和底氣,源自于與陳修和的一次會面。在這次會談中,陳修和向鄧小平提起了抗戰(zhàn)時期西遷重慶的鋼遷會,說該廠至今仍然有著完好的設備和技術(shù)力量,可以年產(chǎn)4萬多噸鋼軌和鋼梁,正好用于修鐵路。
1890年,中國近代第一座大型鋼鐵廠——漢陽鐵廠在湖北創(chuàng)辦,中國鋼鐵工業(yè)由此蹣跚起步。1938年3月,鋼鐵廠遷建委員會成立,承擔起將漢陽鐵廠等中國鋼鐵工業(yè)精華遷移到抗戰(zhàn)大后方的歷史使命。鋼遷會選址重慶大渡口,第二年便正式投產(chǎn)。
國民黨在潰逃的時候,專門在工廠要害部門,包括發(fā)電廠、煉鋼高爐,埋放了黃色炸藥,發(fā)電廠與煉鋼高爐當時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。國民黨炸廠的時候,撂了一句狠話,說通過這樣的破壞,要讓我們十年也恢復不了生產(chǎn),但是沒想到在軍代表跟黨組織的帶領(lǐng)下,我們用五個月的時間,就恢復生產(chǎn)了。
當時劉伯承在廠里頭給工人打氣做動員的時候就說,成渝鐵路是過去四川人民的一個心愿,或者說心病,他說你們軋制出來的鋼就像一味藥,可以醫(yī)治大家的相思病。
很快,鋼軌場就傳來了好消息,工程師們用自煉的小鋼錠,試制軋出了85磅重軌。1950年7月,第二十九兵工廠鄭重承接中央鐵道部的訂制任務:生產(chǎn)34000至40000噸鋼軌供成渝鐵路筑路之用。此時,一個單憑自身力量根本無法解決的難題又擺在了鋼鐵廠面前。“全國的鋼產(chǎn)量才10多萬噸,就修這么一條鐵路,就要用全國鋼產(chǎn)量的四分之一,鋼就不夠?!?/span>
1950年3月下旬,剛剛走馬上任的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趙健民奉命北上,此行他重任在身,其中最重要的一項,便是請中央財委批撥鞍山鋼坯以供二十九廠軋制鋼軌。
抗戰(zhàn)時期,九龍坡碼頭被人們稱作“洋碼頭”,鋼遷會鐵血西遷,就是從這里登上了重慶,這座與它有著宿命般關(guān)聯(lián)的城市。新中國成立后,鋼鐵廠的命運再一次與九龍坡碼頭發(fā)生牽連:經(jīng)水路從鞍鋼運來的鋼坯,從武漢來的火車蒸汽機車頭,以及全部的機車車輛,都要在此登陸。
1951年7月,沅江號登陸艇在九龍坡碼頭靠岸,奇怪的是,登陸艇上運載的“龐然大物”并不是軍事力量。原來,當時長江航運部門沒有大型船艦可以承載修筑成渝鐵路的大型物資,于是賀龍司令員報請中央軍委批準,由海軍調(diào)登陸艇,將成渝鐵路所需的全部機車車輛,從漢口運至九龍坡碼頭,起岸后,再組裝運行。
有這樣一份統(tǒng)計:在成渝鐵路修建期間,長江航運局、民生輪船公司及九龍坡碼頭共轉(zhuǎn)運機車32臺、客車57輛、貨車484輛,加上鋼鐵廠所需鋼坯,共計30余萬噸,周轉(zhuǎn)量達1.5億噸公里——相當于將1萬噸重的貨物拉著繞地球赤道跑了3700余圈。
鋼軌、機車等物資能夠得到保障,但技術(shù)人才的配備,同等重要。藍田從1917年就開始從事鐵路工作,是我國著名的選線專家。
民國時期,藍田兩次受邀參與成渝鐵路建設,卻兩次被當局的腐敗、混亂和無為深深刺痛,直至心灰意冷,他在回憶錄里說道:“在經(jīng)受這許多痛苦之后,我漸漸認識了,沒有國家的獨立,沒有人民的解放,就談不上工業(yè)化和交通建設,也無法實現(xiàn)個人的理想。”他想不到終于盼到這一天了,解放以后能參加修成渝鐵路。
1950年6月15日,成渝鐵路開工典禮在重慶舉行。
這一天,曾經(jīng)的戰(zhàn)斗英雄高舉旗幟,奔赴成渝鐵路建設的戰(zhàn)場。這一天,鄧小平莊嚴宣告:我們不但敢于推翻一個舊世界,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。我們一定會取得偉大的勝利,兩年內(nèi)建成成渝鐵路的任務一定會實現(xiàn)!